梁基爵 不完整的完整

展覽中的六幅Score Drawing,拆開重構貝多芬的《快樂頌》

音樂是生活的養分,每個音符都是我們的成長記錄。認識梁基爵(GayBird)這個名字,大概要回到九零年代,那個閒時會扭開收音機,等待著新歌首播然後用錄音機錄下的年代。他是一個音樂家,無論作曲、編曲、樂隊領班,全部都難不到他。大約在2008年,他在流行樂壇開始退下火線,涉足跨媒體創作,原因是「只是聲音不足夠去表達我想表達的故事。」GayBird很淡然地說。

大概GayBird是音樂的狂熱份子,即使淡出主流樂壇,但是其創作一直都揉合音樂與藝街,每次呈現的作品還是與音樂有著不可分割的緣份。《九重奏》展覽是由兩位跨媒體藝術家及作曲家梁基爵和羅穎綸(Vanissa)策劃《連繫不明》展覽系列的延伸,將科技與音樂連結時間,穿越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「這個系列叫《連繫不明》,之前做了Kenny Wong(黃智詮)和Wyan Yeung(楊理崇)的展覽,今次第三個到我。我和Vanissa 都是有作曲系的背景的作曲家,我們想說,如果將我們背景的理念,放在不同format(格式)的art form(藝術形式)裡面,這樣會很有趣。尤其是聲音和作曲一定是關於時間,聲音是要經過時間而產生的藝術,沒有時間就沒有聲音,我們想將時間放得好重要,放在不同art form 裡面,看看會產生甚麼(效果)。」

 

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《快樂頌》拆開再重構,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:樂譜及點字。

拆開再結合成一個完整樂章

走進《九重奏》展覽,筆者隨即被牆上的六幅畫譜(Score Drawing)吸引,整個樂章有10分鐘,包括了五個段落,頭五幅畫就是他們的圖表,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《快樂頌》拆開再重構,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:樂譜及點字。「整個《九重奏》用不完整的東西拼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,裡面很多material(素材)都是我覺得不完整,或者將完整的東西拆開,用拆開的方式呈現。你見到全部都是把『豆豉』(音符 note)、符桿(stem)、slur(弧線)拆開,當它是一種畫的素材、視覺的素材;另外就是點字,點字本身要來摸,但是在畫中是平面的不能摸,也是一種視覺素材。兩種素材都係有不完整的缺陷,一個拆散,另一個摸不到,我把這種缺陷變成視覺素材,用來describe這個音樂起承轉合。所以觀眾見到五個段落的不同,開始的時候多點space(間距),去到中間就開始出現點字,最後所有元素都出現。」

 

然而,GayBird把樂譜裡的休止符全部抽起放在最後,用休止符重構最密密麻麻的樂譜,跟休止符本身的意思形成一個強烈的衝突。「頭五幅畫都沒有rest(休止符),我就將成個樂章的休止符都集中到最後,因為整個音樂都是由稀疏去到密密麻麻,怎樣去create最密麻呢,就是用rest 去create。本身rest 是有很多space好像很平靜,我就用rest 去create最後intense(激烈)與最密集的部分。你見這樣拆散後是四分五裂,但係它亦是一個完整嘅piece(樂章)。」

 沒有旋律的《快樂頌》還快樂嗎?

說回展覽的主題,「九」這個數字就好像先天性被忽略,而且大多數的成語連上「九」都有負面的意思。可是它在負面中成長卻代表一種可能性,從內心的掙扎或許創造出更好的自己。「為甚麼是『九』這個素材,是因為它的不完整,差『一』才是十全十美,差少少的不完整。我覺得這個數字很有趣,很多東西可以用,因此成個裝置有好多『九』的素材,例如九個channels(頻道)的sound system,九個channels 的moving image(影像),機械『狗』(GayBird笑了一下)等等,很多類似『九』的素材。」

置身在展覽場地,其實更像是置身於一個音樂會之中,用觀眾的視覺欣賞「樂隊」的演奏。

「九」字在甲骨文中是手臂之形,有「肘」的意思。用身體四肢去重構貝多芬《第九交響曲》中的《快樂頌》,剛好跟主題非常吻合。「貝多芬創作《第九交響曲》的時候,他已經將近全失聰,他是不會聽到這個piece,也是一種缺陷。這個樂章叫做《快樂頌》,我只是用敲打身體的聲音去演繹《快樂頌》的節奏,這樣還是不是《快樂頌》呢?你還聽得到《快樂頌》嗎? 你還快樂嗎?有很多這樣的啟發。」

筆者忍不住問基爵,他覺得快樂是甚麼一回事?「雖然我的作品好濃烈、好諷刺、好黑暗,但其實我很快樂,沒有甚麼不快樂的時候。因為我很客觀冷靜,很容易控制到自己,所以我經常都快樂。」

機械狗的視覺,某程度上也是一種不完整。

觀眾與機械狗的不同視覺

筆者置身在展覽場地,其實更像是置身於一個音樂會之中,用觀眾的視覺欣賞「樂隊」的演奏。「這個作品其中一個想表達的,是不完整來自point of view(觀點),以不同的角度、不同perspective欣賞,就會看到很不同的東西。其實跟我們的生活很有關係,好像social media(社交媒體),看到小部分就覺得看到全部。而我們得到的資訊以及這幾年世界的變遷,都跟我們說有些事情不太完整。而這個不完整,除了是本身的不完整之外,還有我們看事情的觀點與角度不同,就看到不同的效果。整個裝置有很多元素都是因為這樣(概念)而創作,例如機械狗,牠跟觀眾看的視角很不一樣。觀眾透過透明屏幕看到的影像,在機械狗的視角只是看到一片黑色,牠看不到本身的透明。」

分裂後重生的聲音

展覽的另一個房間,放了兩個屏幕及一個揚聲器,仔細地聽揚聲器是心跳聲。另外兩個屏幕就像是細胞分裂與結合,有一種重生的感覺。「你看得實在太準確,exactly就是外面有六個screens,用手腳去演奏成個piece。然後,最高籠頂有我的背面,其實我都slightly (少許)在動,指揮著六個人演奏的樂章。我們除了主要鏡頭之外,還有一個鏡頭在拍另一些角度,例如我指揮的手、其他手手腳腳的另一些位置,變成收集了很多影像,然後用CG 結合成一體,變成細房這個所謂『生物』。觀眾可以interpret,當作是新生物、怪物、異形,可以是生命的結束,或是生命的開始,其實完全是自己去詮釋。」

細胞分裂後再重組,你看到的是怪物、異形,還是你的未來?

GayBird 限制自己只能用身體這個樂器。

每個作品都是藝術家嘔心瀝血的創作,這次結合音樂及影像,又是另一種挑戰。「因為我的作品很少結合拍攝影像,未創作前要先作曲,需要有很多幻想。而我又限制自己只能用身體這個樂器,錄像中其實還有一個樂手Emily,我們都要反覆練習。開始的時候靠手手腳腳打節奏,跟著要用手去演繹聲音,不是製造聲音。所以結合形體創作,事前必須做很多功課。」


AI啟發人類不能固步自封

近年很多人用AI(人工智能)進行創作,早前SONY世界攝影比賽的得獎作品也是以AI圖案生成器創作,在音樂上,台灣創作歌手陳珊妮三月發表的單曲也是AI唱的。對於創作人來說,AI的出現會否帶來嚴峻的挑戰呢?基爵認為反而可以迫自己進步。「我從來都無擔心,首先AI不會自己想作一隻歌,你都要操作它。我從來都覺得它是一個tool(工具),它的出現的確取代了很多現代人做的事情,因此他們就要做別的事。我有少少覺得,其實每個technology(科技) 都是迫人類向前行去進步。對我來說,我不覺得有甚麼憂慮或者需要擔心,最主要是創作人和藝術家向前行,以及懂得運用這些科技成為你的tools的一部分,那麼你可以創造更多。」

聲音不足夠去表達我想表達的故事

梁基爵在流行樂壇留下了很多腳印,筆者告訴他最愛的三首歌曲分別是梅艷芳的《比生命更大》、鄭秀文的《兒童不宜》及車婉婉的《恨太空》,看到基爵那一個會心微笑。其後他刻意減產進入了跨媒體的創作,原因是「只是聲音不足夠表達想表達的想法。」他解釋說:「對於我來說表達的聲音不止是我聽到的,還有很多見到的、摸到的,都是我的聲音表達的一部分,所以很自然往這條創作路的方向走。」

揚聲器發出GayBird的心跳聲,是同步錄音的成果。

《連繫不明》系列的壓軸篇將會是一場音樂會,於今年九月於香港文化中心演出。GayBird希望觀看展覽的觀眾,可以在掙扎中看見光明的未來。「這個展覽有一種力挽狂瀾的positive(正面性)。既然在不完整的世界,我們可否將這些不完整變成另一種完整呢?所以觀眾見到房間的『生物』,每個人看到都會有不同領會,我希望大家有一種積極性:雖然世界都是這樣,但都可以create 另一種completeness(完整性),看看我們可以create 些甚麼。」

聲音的裝置藝術,必須走進現場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。筆者認為,置身在《九重奏》當中,就像走了一個穿越的旅程,從時光隧道走進貝多芬的世界,穿越到現在梁基爵呈現的《快樂頌》,繼而涅槃重生看到未來。這一切都是源自分裂的世界,讓我們拼湊屬於自己的未來。

梁基爵(gaybird)

一直以多重身份活躍於香港音樂和藝術界,近年專注媒體藝術創作,探索呈現聲音的可能性,並獲不同博物館和藝文機構委托創作,當中包括香港藝術館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、M+博物館、東九文化中心、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等。裝置作品分別展出於奧地利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、澳洲阿德萊德 OzAsia Festival、雅典數碼藝術節、法國 EXIT 數碼電子藝術節、香港巴塞爾藝術展、台灣科技藝術展示會等;2017 年獲澳洲委約大型戶外聲音裝置「家」;聲音裝置作品「忐忑」更獲得英國著名媒體藝術獎項 Lumen Prize 3D/Interactive Award。2022年獲香港故宮博物館委約創作大型聲音裝置「慶」。

自 2011 年起,開始探索有關媒體藝術演出形式上的不同可能,創作多個革新的媒體藝術作品,將劇場空間、媒體裝置、視覺藝術和沉浸式聲音效果混合於現場表演中,當中包括由 M+博物館委約作品「18 種發聲或失聲的方法」、香港演藝學院委約作品「息在零地」。除藝術創作以外,近年亦積極推動香港藝術與科技發展,成立跨界別製作公司 Machine & Art NOW,於 2021 年主辦 了混種藝術企劃「活人電機」和今年正在進行的「The Missing Link」《連繫不明》科技藝術企劃。

http://www.madebygaybird.com

Facebook: madebygaybird

Instagram: madebygaybird

《九重奏》展覽

展覽日期:2023年4月27日至6月3日
展覽時間:上午 10 時 至 晚上 7 時 (逢星期一休展)

地點: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H Queen’s 17 樓 Unit 1701 藝術空間

更多資訊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chineartnow

圖片經授權使用
Image used with permi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