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+ 香港藝術展覽新視角

M+視覺藝術團隊副策展人譚雪凝Isabella

M+視覺藝術團隊副策展人譚雪凝Isabella

談了多年的西九文化區終於一步一步落成,隨著戲曲中心在2018年年底落成啟用,我們都很期待M+會為香港的藝術界帶來甚麼樣的新衝擊。而佔地1.7萬平方米、樓高16層的M+大樓最近進行平頂儀式,預計在2020年9月正式開幕,裡面設有展覽空間、戲院、演講廳、教學中心、博物館商店、表演空間及咖啡廳等。在M+藝術博物館開幕之前,其實打從2016年開始,M+展亭經已開放給大眾,並且在短短的兩年間帶給大眾一個新的視覺體驗。「我們希望M+不止是一個博物館,而是形成一個social hub,讓大家在這裡享受週末。」Isabella說。

樓高16層的M+大樓將會是香港的新地標。

樓高16層的M+大樓將會是香港的新地標。

譚雪凝 (Isabella)是M+視覺藝術團隊的副策展人,每天都面對著不同的挑戰。然而因為M+帶著一個使命感,因此大家都很想為香港的藝術走前一步。「M+的展覽絕對是個嶄新的觀展體驗,因為我們都著重溝通,希望觀眾透過藝術作品跟創作人溝通,同時創作人可以在跟觀眾互動的過程當中得到更多新的靈感。」Isabella說,M+跟以往的藝術館展示方式不一樣,更著重香港以及亞洲各國之間的流動性,怎樣從藝術展覽當中與不同地區的連繫,並非單單為了展覽而展覽,例如東南亞的藝術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「外國很多藝術館都有關於東南亞地區的藏品,他們很多時候是從西方或國家歷史角度去解讀,但是香港置身其中,是否可以有自己的詮釋方法,令到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呢?這是M+最想帶給觀眾的新角度。」

非一般的藝術收藏

M+的藏品與一般香港傳統的藝術館不同,他們的收藏策略根據三個範疇考慮,包括時序、地理以及各種能夠反映視覺文化複雜性的重點領域。「除此之外,我們會根據藝術品的interdisciplinary (跨學科)來決定購入與否,每次購入藏品之前都會從多角度去思考,從作品中找到與香港聯繫的橋樑。」一般大眾都不會了解博物館的運作,因此對於買賣藏品這個運作產生了特別的好奇心,以M+最近購入的張英海重工業為例,事件更在社會上發酵成為討論的焦點。「來自首爾的張英海重工業(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)是Internet Art 的先驅,而且他們是來自亞洲的藝術團隊,M+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,非常肯定他們對Internet Art發展的重要性, 因此購入了他們之前所有創作其中版本的完整edition,而他們的未來創作只是一個Bonus。」

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. '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: THE COMPLETE WORKS (YHCHANG.COM/AP2)', 1999–ongoing, data files, video files, and screen-print. M+, Hong Kong. © 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.

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. '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: THE COMPLETE WORKS (YHCHANG.COM/AP2)', 1999–ongoing, data files, video files, and screen-print. M+, Hong Kong. © 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.

Ryuji Miyamoto. 'Kowloon Walled City, #075', photographed 1987, printed 2015, gelatin silver print, 34.5 × 51.4 cm. M+, Hong Kong. © Ryuji Miyamoto.

Ryuji Miyamoto. 'Kowloon Walled City, #075', photographed 1987, printed 2015, gelatin silver print, 34.5 × 51.4 cm. M+, Hong Kong. © Ryuji Miyamoto.

從「新」出發呈現

一個展覽成功與否,其實並不止是藝術家的名氣和成就,策展人怎樣去說故事也很重要。M+的策展團隊,每次都為展覽絞盡腦汁,嘗試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旅程。「每次策展都有難處,但是每一個難處都是一個挑戰。」Isabella肯定地說。「例如2017年的《廣東快車》不是一個簡單的藏品展,我們是將整個展覽納入館藏,加上該展覽已在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經已展出,要怎樣在M+ Pavilion這個獨特的場地還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」由於當年有些展品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或保存不完整,這些小缺憾都不能好好補救,re-stage (重置) 成為重大的挑戰。在2017年重置這個展覽,必須要尋找新的角度,將兩個年代結合呈現新的《廣東快車》。全新的《廣東快車》展覽透過攝影、雕塑、錄像、裝置和檔案資料,揭示當年展覽背後複雜的歷史和所面對挑戰,同時也展現M+如何致力復修作品以及保存藝術歷史重要時刻。這個展覽得到外間一致好評,無疑為M+ 團隊打下一支強心針。

Isabella續說:「當策展人是很有趣的工作,但最困難的地方是怎樣講一個故事,例如要再舉辦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,他的作品已經無數次在世界各地展出,我們就需要思考用另一個切入點去策劃,讓觀眾感受到團隊的用心,因此這個過程對於策展人來說既有趣又有挑戰性。」

Holly Lee. 'The Great Pageant Show', circa 1997, chromogenic colour print, 118.4 × 87.7 cm. M+, Hong Kong. © M+, Hong Kong.

Holly Lee. 'The Great Pageant Show', circa 1997, chromogenic colour print, 118.4 × 87.7 cm. M+, Hong Kong. © M+, Hong Kong.

《對位變奏:野口勇之於傅丹》展覽

《對位變奏:野口勇之於傅丹》展覽

M+展亭的最新展覽,又是一個嶄新的合作。《對位變奏:野口勇之於傅丹》紐約野口勇博物館及傅丹合作,用對話的形式將兩者的藝術概念結集而成。「傅丹本身是丹麥籍的越南人,是一個當代藝術家,而野口勇是在美國長大的國際主義 (Internationalism) 的日本藝術家,他的作品涉獵了設計和雕塑。兩位都是藝術界的翹楚,而傅丹本身對野口勇的創作非常著迷,於是我們從archeologist study做出發點,將兩者以對話形式展覽。對於M+來說,這是一個很新的合作模式,因為是跟海外的機構合作策劃一個展覽。當然,這個也是M+未來的方向,相信會有更多機會跟海外的藝術團體合作。」

藝術家的漫漫長路

要成為一個藝術家,不單是在創作上需要有個人的特色及想法,更重要的是如何將作品貼近生活。「藝術家這個職業是一輩子的,他們需要有歷練才可以用作品跟觀眾溝通,未必是兩三年就可以做到,是需要把時間的經歷放進作品中讓人了解你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家。」M+其實也有收藏本地出色藝術家的作品,例如陳佩之 (Paul Chan),他是美國籍的香港藝術家,曾於2014年奪得Hugo Boss Prize,他的《光Light》系列的裝置藝術錄像成為了珍貴的館藏;而普羅大眾熟悉的已故本地攝影師何藩,也可以在M+的藏品中找到。這些作品的共通點,都是以香港為中心出發,探索與世界的聯繫。

Paul Chan. '2nd l̶i̶g̶h̶t̶', 2006, digital video projection, duration: 14 min. M+, Hong Kong. ©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reene Naftali, New York. Photograph: Jean Vong.

Paul Chan. '2nd l̶i̶g̶h̶t̶', 2006, digital video projection, duration: 14 min. M+, Hong Kong. ©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reene Naftali, New York. Photograph: Jean Vong.

Isabella 透露,M+博物館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藝術體驗。「因為M+有很多的藏品,真的不能一一放到博物館內,當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的時候,我們設有一個臨時的貯存空間,把很多沒有放在藝廊裡的作品,透過量身定制的系統讓公眾可以預約欣賞。」她期望這個全新的藝術體驗可以讓大眾更加貼近藝術,也可以更用心地欣賞藝術。

經過很多的秋與冬,M+博物館很快就會正式落成,以最近兩年的展覽來說,M+的確做到了與眾不同。到底M+能夠為香港的藝術界帶來甚麼的新衝擊呢?大家拭目以待。

Suenn Ho. 'Donation of the Kowloon Walled City project videocassettes', 1988–1992, videocassettes, DVDs, photocopies, 18 items. M+, Hong Kong. Gift of Suenn Ho, 2015. © Suenn Ho.

OVO_1660-2.jpg

譚雪凝 (Isabella)

現為M+視覺藝術團隊副策展人,專門研究M+ 希克藏品中的當代中國藝術,同時涉獵東亞地區攝影藝術及其他項目。她是展覽《廣東快車》(2017) 及《M+ 希克藏品展: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》(2016) 的共同策展人之一,並曾參與《M+ 進行:充氣!》(2013) 及《宋冬:三十六曆》(2012) 等展覽。她曾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擔任助理策展人,亦曾於倫敦Whitechapel Gallery出任策展員,並於英國University of Essex取得藝術史及策展研究雙碩士學位。

https://www.westkowloon.hk/tc/mplus

圖片經授權使用
Image used with permission